听新闻
放大镜
常州经开检察“精英式”培养助青年干警成才
2025-05-21 08:56:00  来源:常州经开区检察

  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作为常州市检察机关规模最小的基层院,现有干警43名,40周岁以下占比52%,人均办案量每年120件左右,位居全市前三。近年来,该院通过构建从入职、锻炼到使用的“精英式”培养体系,帮助青年干警更好更快成长,目前已有8名青年干警走上中层正副职岗位、1名当选检察委员会委员,办理的19个案例被评为最高检、省市级典型案例,获市级以上荣誉60余项,入选省院专家人才库5人次。

  (2025年3月,常州经开区检察院举办“22号”课堂 )

  培育计划定制青年干警成长路径

  “小蒋成长非常快,他起草的法律文书几乎不用我修改。”该院经济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姜海燕评价她的徒弟蒋军锋时赞不绝口。

  2023年7月入职的蒋军锋是南昌大学法律硕士,入职第一年,便被安排到三个部门轮岗锻炼。“现在我在经济犯罪检察部跟着姜姐学习办案,已经能独立起草法律文书了。”蒋军锋向记者介绍他的从检经历。

  “根据我院‘经英’培育计划,新入职干警都要到刑事检察部门、办公室等重要岗位轮流锻炼,让他们尽快熟悉检察工作,再结合本人特点、专长定岗培养。小蒋法硕阶段主攻经济法,对金融、税务知识又比较感兴趣,经党组研究决定,将他定岗在经济犯罪检察部。”经开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李婷说。

  (2024年12月,蒋军锋就一起知识产权案件与姜海燕开展讨论)

  李婷口中的“经英”培育计划,专门对40周岁以下青年干警制定分阶段分层次培养方案,培育时间跨度长达五年以上。该计划分为四个阶段,针对刚入职一年的实行“新苗”计划,主要通过轮岗锻炼,发现其本人专业特长,再进行定岗。针对入职二至三年的实施“赋能”计划,配备1名资深检察人员进行一对一帮带,要求能深度参与案件办理和事务工作,熟练撰写信息、调研报告等综合性材料。针对入职三年以上的实行“培优”计划,要求具备独立起草法律文书、调查取证、承办活动等独当一面的办案办事能力。针对入职五年以上、能力特别突出的实行“精进”计划,作为储备人才培养,优先考虑入额、提拔。 办案团队提升青年干警综合能力

  “我们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发现,涉环境资源、安全生产事故、未成年人、知识产权等领域案件常常会交织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线索,需要办案人员有较强的综合素养,因此‘四检合一’专业化办案团队应运而生。”副检察长杨剑介绍。

  (环境污染公益诉讼案开庭,万佳乐与检察官一起出庭支持公诉 )

  曾经在民行检察部门呆过两年、综合部门干过半年、刑事检察部门工作两年的“90后”检察官助理万佳乐,多次参与全市各类竞赛并获得佳绩。2022年8月,她被调入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成为环境资源类“四检合一”办案团队成员。

  2023年4月,万佳乐参与办理了戴某某等人跨区域倾倒固废垃圾案。在参与提前介入时,她建议公安机关对“有害物质”补充侦查,为该案成功起诉奠定了基础。同时,万佳乐还按照民事侵权要件,对证据材料重新整理,计算出生态损害赔偿金104.1万元。团队负责人、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邱萍告诉记者:“我们对被告人以及支持当地政府向被告追偿应急处置费的诉请,全部获得了法院支持,小万在这起案件办理中功不可没。”

  搭建平台促使青年干警百花齐放

  杨磊是名司法警察,2017年8月入职后,曾连续两年获得全国司法警察警务技能比赛单项第一,后来分别在办公室、公益诉讼检察部、检务督察部门等轮岗锻炼三年。在此期间,本科化学专业的他还通过了司法考试。2021年4月,杨磊被选派参加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检察勘验取证比赛,捧回了“标兵”荣誉。2023年8月,他又被选派参加全市检务督察业务竞赛,获“优秀能手”称号,入选全省检务督察人才库。2024年1月,杨磊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副职,负责司法警察、行装、技术工作。

  (2021年4月在江苏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技能比武竞赛中,杨磊获评“全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勘验取证标兵”称号。)

  “青年干警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有很强的上进心,我们通过不定期举办司法实务讲坛、检察委员会小课堂、辩论赛、办案故事讲述、速录比赛等,让他们有展现自我的舞台。”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吴小强说,“让优秀的青年人才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位,提前晋升等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百花齐放。”

  编辑:常州经开区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