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常州街头的一个新变化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瞿秋白故居、三星村遗址、青城墩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标识牌上都穿上了二维码“新衣”,市民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专属“身份码”,就能快速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这些“二维码”的新衣,还与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有着一段故事呢!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常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旅资源。经开区位于常州主城区,辖区内有着京杭大运河、青城墩遗址、万安桥、洪庄砖窑等世界文化遗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3个,文物点85个。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名城保护中更好地贡献检察力量,2020年6月,常州经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开展了文物保护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对全区120余个文保单位及文物点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区文保单位本体和保护标志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一些石碑标志年代久远、裂痕明显、字迹褪色;部分文物点长期不向社会公众开放,文物的价值无法充分展现和传播;有的文保单位及文物点投入不足、缺乏专人管理,也未划定或公布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线,周边堆放生活杂物和垃圾、杂草丛生,存在排污、消防等安全隐患;特别是部分市级以上文保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在其标志背面或其它显眼处介绍文物基本信息、标识管理机构和人员信息等。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该院公益诉讼团队根据在文物保护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先后向有关机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9份,督促行政机关研究行之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通过完善本地区文物保护利用规则、加大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力度以及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力度等方式,从保护、开发、管理等多角度统筹考量,务求最大限度推动辖区内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向好。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迹,有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经开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团队负责人邱萍介绍,目前全区绝大部分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背面皆为空白,附近也无文物详细介绍,一般公众只能看到文物名称和保护单位等级,文物的历史意义和内涵未得到有效展示,不利于文化传承。该院公益诉讼团队进一步加强与区文物管理部门沟通,针对文保单位标志碑背面空白,未见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标识的问题,督促区文物管理部门依法积极履职,借助科技的手段让文物“活”起来,传播文化正能量。区文物管理部门随后向市文物管理部门作汇报,市文物管理部门调查发现文保单位标志碑背面空白属全市共性问题,经研究决定,由市文物部门统一制作文物介绍二维码作为文物专属“身份码”,游客只要用手机扫描文物专属的“身份码”,即可查阅文物相关文字、图片介绍。目前,全市355处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均统一张贴了专属“身份码”。
“文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利用现代化手段,让原本“冷冰冰”的文物变得生动起来,不仅提高了文物的知名度,也体现了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所在”。邱萍说。